标准化才能精细化

2019-01-24 11:50:00 http://39.97.182.145:8003/ 434

城市管理工作内容庞杂、综合性强,涉及的部门多、环节多,如果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协调机制,实际工作中就会出现有利则争、无利则推、管理缺位、执法越位等情况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。”近年来,一些城市在推行精细化城市管理过程中,将标准化作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但城市管理标准化不可能一蹴而就,目前仍存在如下一些问题。

城市管理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。科学合理的标准化体系应该包括组织保障体系、标准化管理体系、网络化监管体系、数字化技术体系、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标准化执法体系。目前,大部分城市管理标准化还停留在各行业分别建立、完善标准阶段,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体系。目前,南京、西安、石家庄、岳阳等城市陆续出台了城市管理标准化或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方案,但在管理对象、范围、工作标准等方面均存在差异,大多以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管理与服务的标准化、规范化为主要内容,在配套的监管、社会服务、执法等方面还存在不足。

市区两级事权不清、责权不明。城市综合管理要求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职责,各级管理各级的事务。目前,城市管理中还存在市区两级事权不清、责权不明的现象,不利于城市管理标准化工作的开展。比如,在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、事权下放的形势下,有些市级单位将一些工作难做、没有收益的项目下放给区级政府、街道、社区。但在事权下放的同时,却没有配套资金支持,影响了工作积极性。

管理资源没有较好整合,部门协调性不强。城市管理内容非常庞杂、工作综合性较强,涉及的部门多、环节多,特别需要强调各部门的协调配合。城市管理所涉及的城市交通、城市规划、工商管理、市政管理等工作分散在多个政府部门,很容易导致职能界定不清、部门林立、多头管理、协调不力,管理和执法职责有死角有交叉等问题,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有利则争、无利则推、管理缺位、执法越位。如在城市亮化、道路停车、交通秩序管理等方面,部分城市规定,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归交通部门管,小区内、街道上停车归城管部门管。但是,在现有管理体制下,对于居住小区内的停车问题、交通事故问题,城管部门基本无权、无力协调解决。

标准化才能精细化

标准设定缺少统筹,配套性与系统性较差。城市综合管理的效果如何,需要涉及城市综合管理的各部门有一致的目标,同时建立协调机制。单一部门的建设运维标准也不适用于其它部门,这需要部门协调者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。例如,在城市供排水方面,目前我国已有近200项标准规范。然而,有的城市在供排水体制改革实践中,出现了用流域管理、工程管理的思路来管理城市供排水,忽视城市供排水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制度的现象,致使部分城市内涝频发、城市供水水质不达标、污水管网建设滞后、污水处理设施“晒太阳”等问题。又如,在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方面,由于城市地下管线基本上是由各管线建设单位自行建设,各自进行封闭式管理,多头建设管理造成了管线建设标准不一、布局混乱,进一步导致管理上的安全隐患。

构建城市管理的标准化体系,能够增强各级、各部门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与紧迫感,促进城市的各项基础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,是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因此,在完善城市管理的标准化体系方面,仍应继续推进以下几点工作:

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模式。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主要是指数字化、网格化的城市管理模式。数字化城市管理主要是成立城市管理指挥中心,以数字化信息平台为基础,汇集市政园林、市容环卫、环保、公安、交通、城管、建委等部门的视频监控、信息数据接口,实现城市管理部门之间、层级政府之间、区域之间的协同配合、资源共享。网格化城市管理是数字化管理的基础,是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网格单元,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,强化城市辖区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管理方法。网格的划分既要考虑到行政属地的实际情况,又要考虑到监管的效率,网格的大小要合理,不能太大管不过来,也不能太小降低效率。

建立标准化的制度保障。首先,成立城市管理的综合协调机构。要健全部门合作协调机制,综合建设、规划、公安、工商、法院等部门力量,进一步完善工作联动机制。其次,充分发挥街道、社区优势。理顺街道、社区市容管理、卫生保洁等工作职能,进一步强化其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地位,调动起区、街、居各级共同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。最后,理顺规划、建设、管理等部门的关系,提高建设管理的协调性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,要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关系,以高水平的规划来调控城市建设,以标准化管理实现城市有效运转。城市规划编制和建设设计时,提前征求城市管理部门的意见,将城市管理中的某些问题解决在规划和建设阶段。

建立标准化的反馈机制。首先,综合多种力量,建立城市管理部件、事件的多元采集渠道。除了城管人员自查巡查、视频监视系统获得等主动采集外,还要有电话投诉、网上投诉、信访投诉等被动采集。事件的提供者既可以是市民、企业、社团组织,也可以是各个城市管理职能部门。指挥中心接入事件后,根据事件信息确定是否要受理。其次,完善城市管理部件、事件的分派与综合调度。指挥中心根据相应的行动规范,启动工作协调机制,对于要受理的事件进行分派和调度。最后,完善城市管理部件、事件处理的跟踪督察、督办。指挥中心要对所有事件处理都进行相应的回访、监察、督办等。事件办完后,中心对结果进行审核,对结果符合要求的事件办结,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进行补充回退处理。

建立标准化的考评机制。首先,考评内容标准化。结合城市特点,按照高起点、高标准、高质量的要求,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考核指标。通过指标考核,实现城市管理标准化。其次,考评方式标准化。按照工作全覆盖、推进全过程、督查全方位的要求,建立“阶段工作评估、区与区工作评比、规定项目评分、工作效果评价、总体工作评价”的评价机制。再次,检查监督标准化。采取日常巡查、随机抽查、联合检查、社会督查等方式,及时发现问题,促使责任主体采取必要措施。同时,建立热线监督、网络监督、市民监督、舆论监督、测评监督相结合的社会监督体系。最后,奖惩办法标准化。按照“责任分解、责任到人、责任量化和责任追究”的原则,明确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。根据各项考评结果,对表现优秀的区县、部门、单位、个人进行奖励,奖励标准要分层次。来源: 大众日报  (作者单位: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)


标签:   标准化 标准化体系 标准化管理
了解更多